贾鑫 1,2李晋宇 1,2丁世豪 1,2申倩倩 1,2[ ... ]薛晋波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1.太原理工大学 1.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太原 030024
针对TiO2表面活性位点不足、反应动力学缓慢、CO2还原产物中碳氢化合物的产率低以及选择性差等问题, 研究通过Pd催化氧还原法在缺氧环境中构筑了具有表面氧空位的一维单晶TiO2纳米带阵列(Pd-Ov-TNB)。通过形貌结构、载流子行为及光催化性能分析, 探究了表面氧空位和Pd的氢溢流效应对光生载流子分离传输及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d-Ov-TNB的CO2还原活性强, 产物中CH4、C2H6和C2H4的产率分别为40.8、32.09和3.09 µmol·g-1·h-1, 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高达84.52%, 在C-C偶联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一维单晶纳米带结构提高了材料的活性比表面积和结晶度, 为CO2还原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 并加速载流子的分离传输。同时, 氧空位增强了光生电荷的表面积累, 为CO2还原提供了富电子环境。此外, Pd纳米颗粒提高反应体系中H*的浓度, 并通过氢溢流效应将H*转移到催化剂表面吸附CO2的活性位点, 促进反应中间产物氢化。各种优势共同作用促使CO2向碳氢化合物高效转化。
氧空位 TiO2纳米带 氢溢流 光催化还原CO2 oxygen vacancies TiO2 nanobelt hydrogen spillover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11): 1301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Learning-Based Intelligent System and the Key Laboratory of Computer Vision and Syste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2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Existing multi-view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methods can only capture single type of feature from input view, failing to obtain fine-grained semantic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complex shapes. They rarely explore the semantic association between input views, leading to a rough 3D shape.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we propose a semantics-aware transformer (SATF) for 3D reconstruction. It is composed of two parallel view transformer encoders and a point cloud transformer decoder, and takes two red, green and blue (RGB) images as input and outputs a dense point cloud with richer details. Each view transformer encoder can learn a multi-level feature, facilitating characterizing fine-grained semantics from input view. The point cloud transformer decoder explores a semantically-associated feature by aligning the semantics of two input views, which describes the semantic association between views. Furthermore, it can generate a sparse point cloud using the semantically-associated feature. At last, the decoder enriches the sparse point cloud for producing a dense point cloud with richer details. 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the ShapeNet dataset show that our SATF outperforms the state-of-the-art methods.
光电子快报(英文版)
2022, 18(5): 293
作者单位
摘要
1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2 河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工程陶瓷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而其较高的脆性一直是推广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协同提高工程结构陶瓷的强度和韧性。以微米级Si3N4粉体和高纯度镍丝为原料,借鉴仿生制备思路,利用热压烧结的方式制备仿木质年轮状Si3N4/Ni复合材料,研究了Si3N4/Ni复合材料中Si3N4与Ni丝的界面结合状态,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i3N4基体与Ni之间界面结合良好,仿木质年轮的材料结构有助于陶瓷材料的强韧化,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989±87) MPa,断裂韧性达(8.12±0.8) MPa·m1/2,较单相Si3N4陶瓷的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好的提升。
氮化硅/镍复合材料 仿木质年轮 增韧 微观组织 界面 力学性能 silicon nitride/nickel composite wood tree ring-like toughening microstructure interfa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硅酸盐学报
2022, 50(6): 154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成都 61020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光刻投影物镜中透物镜的面形精度是影响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支撑变形是影响面形精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提高大口径透镜的光学检测复现性,设计了一种整体式柔性支撑结构,分析了重力作用下弹片数量和各尺寸参数等对透镜面形精度及复现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增加弹片数量、减小支撑距离透镜中心的距离及增大弹片厚度可使透镜的变形减小; 可以通过缩短弹片长度、增加弹片厚度及弹片数量来提高复现精度。根据各影响因素与复现性的关系分析得到的优化参数下的复现精度为0.21nm rms,能够满足深紫外光刻投影物镜中透镜的高精度面形要求。
支撑变形 支撑结构 面形精度 复现性分析 support deform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surface shape accuracy reproducibility analysis 
半导体光电
2021, 42(5): 747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先进光学遥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
在空间站机械臂中,双目视觉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导机械臂自主完成对目标的定位和捕获。内外参标定技术是双目相机高精度获取合作目标位置、方向等运动信息进而进行三维重建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束法平差算法的双目视觉系统内外参标定技术,采用三维靶标场作为标定目标,并将高精度测角设备经纬仪作为精测基准,通过坐标转换解算分步得到相机的内、外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标定的相机内参重投影误差小于0.5个像元,外参测试误差为±0.19 mm,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和鲁棒性,为机械臂实施视觉闭环自主捕获合作目标提供可靠依据。
双目视觉系统 内外参 光束法平差 空间关系 binocular vision system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rameters bundle adjustment spatial relationship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9): 2020052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东师范大学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
2 上海电机学院 文理学院,上海01306
利用飞秒激光双光束干涉技术,结合柱透镜线扫描技术,在30 s内制备了面积为10 mm×10 mm的微米-纳米复合结构,极大地提升了激光加工效率。飞秒激光刻蚀后的硅表面包含双光束干涉引起的长周期微米结构,以及飞秒激光诱导的纳米周期结构。微米-纳米复合结构极大地提升了表面粗糙度,在毛细效应的作用下,硅在空气中显示出超亲水性,接触角从40°降为0°。测量烧蚀前后硅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发现激光加工后硅表面的Si-OH和H2O分子的含量分别增加22.3%和13.6%,这进一步增强了硅表面的亲水性。随着激光照射功率的增加以及扫描速度的下降,硅表面接触角逐步下降。本文研究为高效制备大面积超亲水结构提供了新方法,在热传导、生物芯片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飞秒激光 双光束干涉  微米-纳米复合结构 超亲水 Femtosecond laser Two-beam interference Silicon Hybrid micro/nanostructures Superhydrophilicity 
光子学报
2021, 50(6): 100
侯溪 1,*张帅 1,2胡小川 1全海洋 1[ ... ]伍凡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20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深紫外、极紫外光刻、先进光源等现代光学工程牵引驱动超精密光学技术持续发展, 超精密光学制造要求与之精度相匹配的超高精度检测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指标之一的面形精度通常要求达到纳米、深亚纳米甚至几十皮米量级, 超高精度面形干涉检测技术挑战技术极限, 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面形干涉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近年来在超高精度面形干涉检测技术相关研究进展。
先进光学制造 超精密光学 光学测量 面形检测 干涉检测 绝对检测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 ultra-precision optics optical measurement surface metrology inter-ferometry absolute measurement 
光电工程
2020, 47(8): 200209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大学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基于空间模式的干涉,tilt-locking技术为稳定激光频率或锁定光学谐振腔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方法。在本文中,对tilt-locking技术进行了修改并进行了实验演示。该方法使用非谐振的一阶空间模式TEM01模作为相位参考,并利用TEM01模式和TEM00模式的干涉进行光学腔的锁定。在光学腔的反射光路中添加障碍物以阻挡反射光束的一半。反射光束的通过的一半由单像素光电探测器而不是分离探测器来检测,以导出用于将光学腔的TEM00模式谐振频率锁定到激光频率的误差信号。利用此方法可以将光学腔稳定锁定4 h。
光电探测器 干涉 高阶空间模式 相位基准 障碍物 photodeterctor interfere High-order space mode phase reference obstacle 
量子光学学报
2019, 25(2): 228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北京 100094
常规的视轴测试采用单台经纬仪读取俯仰绝对数值的定位方式, 探测器的线阵、视轴平行于整星坐标系+Y、+Z方向。区别于常规测试, 离轴相机视轴不再遵循探测器视轴与基准镜平行的原则, 并且整星坐标、立方镜坐标及视轴线阵三者是空间分离的, 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实验前需要将视轴调整到相机坐标系理论位置, 并且四色与五色线阵平行。借助于钻模支架, 利用经纬仪分别将相机视轴和整星坐标引出到相机立方镜a和钻模立方镜b, 通过立方镜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 将相机视轴引出到整星坐标。对视轴精度以及九谱段线阵多维定位进行分析, 给出实验采集的图像。结果表明, 视轴矩阵满足要求, 定位引出方法合理可行。
测控技术与仪器 九谱段离轴长线阵相机 视轴引出 外基准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nine-spectrum off-axis long-line matrix camera optical axis derivation external benchmark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 48(4): 041700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市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4
2 天津理工大学 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4
3 天津理工大学 计算机视觉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4
为提高电气设备红外故障图像识别准确率, 提出了基于双监督信号深度学习的电气设备红外故障图像识别方法。首先, 使用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合并相似像素成区域块; 其次, 根据改进后HSV空间的亮度信息判别设备温度异常区域, 进而分割出温度异常区域所在的连通区域及所对应的设备; 最后, 基于GoogLeNet卷积神经网络对电气设备红外故障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再采用softmax 损失和中心损失两种监督信号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监督训练, 并自行建立700幅电气设备红外故障图像数据集, 其中500幅用于训练, 200幅用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双监督信号深度学习算法测试准确率达到98.6%, 比单独使用softmax损失时准确率提高了1%。该算法能够对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避雷器、隔离开关、绝缘子5种电气设备及其对应故障精准定位、识别。
红外故障识别 softmax 损失 中心损失 卷积神经网络 infrared fault recognition softmax loss center loss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7): 070300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